人口進入超低出生率車道,難以逆轉
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張車偉日前在接受《中國新聞周刊》采訪時,觀點鮮明。
他說:“中國的總和生育率,也就是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,在1990年時達到2.1的世代更替水平(實現人口穩定須達到的生育水平),隨后開始逐漸下降。從2000年至今,一直保持在1.5~1.6之間,屬于嚴重少子化。”
“根據人口演變規律,一旦陷入超低生育率,就再也回不去了。”“中國已經進入了刺激生育很難產生明顯效果的一個階段。”
這幾天來,不斷有觸目驚心的新聞在印證這些觀點。
2017年山東全年出生人口174.98萬人,出生率17.54‰,略低于上一年的17.89‰,出生率為全國最高。
據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,山東在2018年上半年出現了明顯變化,多地人口出生率顯著下降。煙臺市今年上半年出生26902人,同比下降16.2%;濰坊市出生人口64428人,同比下降21%。
上半年江蘇共出生38.3萬人,同比下降12.8%。貴州、天津、山東、湖北等也傳來了今年上半年人口出生數量同比下降的消息。
趨勢是一貫的。
2016年,全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,但2017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,比上一年減少63萬,降幅為3.5%。
這意味著繼“單獨二孩”遇冷后,“全面二孩”政策也同樣遇冷。
數據顯示,2017年全國一孩出生人數724萬人,而二孩數量反超一孩159萬人,達到883萬人。這是2016年推行“全面二孩”政策以來,二孩出生數首次超過一孩出生數。這恐怕說明新夫妻的生育意愿已經低于已生育過的老夫妻。
生育意愿不斷降低,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,中國進入超低出生率階段成為難以否認的事實。
這幾天,人們已經從《人民日報》上讀到了《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》這樣的標題,更在其他報紙上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,可以看出,有不少手段是經過長期思考的。
隨著超低生育率時代的到來,人口老齡化危機感空前,社會關于人口和生育思想的根本性轉變,也已經走到門前。
女性生育意愿是怎樣變低的
為什么會快速進入人口增長下行車道?原因很多,主要在于,一方面,處于適育年齡女性人口數量在持續減少;另一方面,適育年齡人口的生育意愿降低了。
按照張車偉的說法,“一部分原因是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,但根本原因還是社會、經濟的發展,尤其是經濟發展。比如收入和教育水平提高,尤其是婦女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,婦女的勞動參與增加等。”
一些調研支持了這個觀點。文化層次與生育二孩意愿基本呈負相關,經濟條件與生育二孩的意愿基本呈負相關。(《“二孩”政策下城市育齡婦女生育意愿研究——以西安市為例》西北政法大學淡忠奎)
受教育程度越高,女性越傾向于生育更少的孩子。(《中國女性生育意愿的影響因素與性別平等策略——基于CGSS2013的數據》林彬彬)
事實聽起來有點殘酷,女性教育程度的提升,女性經濟地位的獨立和提高,和提高生育率是矛盾的。
自然的,城市女性有著更低的生育意愿。新民晚報報道,據上海市婦聯、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的“2017年上海女性的生活與發展狀況調查報告”,4.8%的受訪女性表示已經生育二胎,3.3%表示自己打算生育二胎,56.4%不打算生,還有35.4%表示暫時還沒有想清楚。
不愿意多生二孩的具體原因,除了撫養費用,擠占個人休閑時光問題外,職場風險是重要的問題?,F在沒有職場女性能忽視生育對職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。
姚晨日前在騰訊星空演講中分享了個人心路歷程,她的經驗其實并不是個案。一個家庭如果要有兩個孩子,這個家庭的女性可能就得在生孩子這件事上花上5年時間。
5年意味著,女性有接近3年半的時間無法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。不僅不可能晉升,雇主多半會尋找替代者,生育女性此前的職業努力都可能因此歸零,5年后要一切從頭開始。
對于互聯網等新行業來說,5年,實在是太久了。技術也好,產業也好,足以改朝換代幾次,重新踏入職場談何容易。
鼓勵生育,意味著社會全方位的影響和變遷
以粗暴的方式鼓勵生育,會讓企業招錄女員工時有更多的算盤要打,會導致女性遭遇更多就業歧視。女性長期回歸家庭,難以回到工作崗位,好不容易獲得的獨立性也會因此喪失。家庭抗風險的能力實際大大降低了。另一方面,社會勞動力不足現象也會加劇。
所以全面鼓勵生育絕不僅僅是家庭添一兩雙筷子那么簡單,它更意味著社會全方位的影響和變遷,意味著放棄和犧牲。因此不能不對鼓勵生育的手段有所審慎和選擇。
不應忘記,正如張車偉所言,刺激手段實際已經很難產生效果。
因為更難改變的事實,是育齡人口的持續減少。根據全國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,育齡婦女人數的高峰期出現在2011年,達到約3.82億后進入持續下降通道。2018年,育齡婦女人數約為3.46億人,比上一年減少約700萬人。
這是多年的因種下的果。
以福利鼓勵生育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長達幾年的產假這種福利,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夠承擔的。盲目提出各種補貼也不現實,錢永遠是件難事。
日本直到去年才提出“育人革命”,計劃到2020年,3至5歲兒童的幼兒園及托兒所實現免費,以減輕家庭財務負擔,為主婦分憂。而此前日本長期存在幼教提供不足問題。
2015年日本明星福山雅治突然宣布結婚,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電視臺新聞節目中稱,“以他們結婚為契機,希望媽媽們一同以積極生育的意愿,為國家作出貢獻”。結果引來一片罵聲。
持人口甚至女性工具論的態度無疑是錯誤的。應當尊重人,盡可能創造利于生育的環境,而不是把人當成工具和指標。錯誤的手段,最終會模糊目標。應當正視生育率難以提升的現實,提前就各種社會問題,尋找更多出路。